當五一的暖風掠過高原草甸,五四的火炬即將點亮青春征途,4月26日,青海公司同德抽蓄項目籌建處的年輕身影如遷徙的候鳥,帶著知識與熱忱,奔赴同德縣牧場。他們以青春為筆,在廣袤草原上書寫鄉(xiāng)村振興的嶄新篇章,用實際行動奏響新時代青年的擔當之歌。
圖為籌建處青年職工到達牧場現(xiàn)場
踏入牧場的那一刻,天地仿佛鋪開了一幅壯闊的生活畫卷。團員青年們瞬間褪去都市的青澀,化身草原上的逐夢人。在綿延起伏的草浪間,牧民大叔達瓦牽著剛找回來的小牦牛,笑著對跟在身后的安全環(huán)保部技術人員周順豐說:“娃子,趕牛得順著風勢走,就像咱們過日子,得順著老天爺?shù)钠?。”周順豐趕忙掏出本子記錄,眼里滿是好奇:“大叔,那遇到惡劣天氣咋辦?牛羊容易生病不?”達瓦大叔的手掌輕輕撫過小牦牛的絨毛:“這門道可多了,草料里混點草藥,既能增膘又能防病,這法子還是我父親傳給我的……”
圖為籌建處職工正在撿牛糞
圍坐在蒙古包前,青年們聽著牧民講述古老的遷徙傳說。當聽到草場退化導致遷徙路線縮短時,工程建設部技術人員王曉剛撓撓頭,思索片刻后說道:“咱們可以試著劃分幾個放牧區(qū),根據(jù)牧草的生長狀況,輪流讓牛群過去吃草,這樣應該能讓牧草有足夠時間恢復?!蹦撩袢f瑪眼神一亮:“要是能知道哪片草場該歇一歇,哪片能多養(yǎng)些牛羊,我們也不用年年發(fā)愁了!”
安全環(huán)保部的青年們則化身為生態(tài)守護者?;顒忧?,他們精心梳理牧民關心的生態(tài)問題,帶著滿滿的誠意與知識來到牧場。面對面交流時,安全環(huán)保部技術人員薛世杰拾起一株枯黃的牧草:“您看這片草場,要是繼續(xù)過度放牧,以后就很難恢復了。我們可以嘗試用無人機進行監(jiān)測,精準定位草場上哪些地方需要補播草種,這樣能更高效地保護和恢復草場,讓咱們的牛羊有更充足的草料。”白發(fā)蒼蒼的老阿嬤輕輕拍著他的手:“娃娃說得對,草原是咱們的根,可不能在咱們手里斷了?!?/p>
圖為籌建處職工與牧民合影
講解結束后,一場特殊的“尋寶游戲”——撿牛糞活動拉開帷幕。團員青年與牧民手持編織袋,沿著蜿蜒的小路、圍繞錯落的帳篷,將散落的牛糞一一拾起?!斑@牛糞可是草原的寶貝!”梅朵邊撿邊教計劃合同部技術人員馬慧娟,“曬干了生火做飯,燒成灰還能肥田,比城里的化肥好用多了?!瘪R慧娟笑著把牛糞裝進袋子:“原來循環(huán)利用的智慧,早就在草原上生根發(fā)芽了!”
此次牧區(qū)實踐,如同一場青春的淬煉之旅。團員青年們在草原的懷抱中,褪去稚嫩,收獲成長,將青春的汗水灑在鄉(xiāng)村振興的道路上,同時也搭建起企業(yè)與牧區(qū)溝通的橋梁。